当前位置: 首页 > 妇科保健 > 乳腺疾病 > 乳腺炎

乳腺深入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医网摘要:

1.女性乳腺癌小知识:乳腺癌的预兆。其实,乳腺增生仅仅是由于女性内排泄失调——也就是雌激素增高、孕激素下降所酿成的乳腺结构紊乱,别担忧它一定会转酿成乳腺癌。乳腺增生的缘由是卵巢内排泄功能的紊乱,即黄体素降落,雌激素升高所致。女性在正常环境下,乳腺组织也会有周期性的增生,可是随着激素的周期性调整,乳腺组织会回复复兴。可是有些女性存在内排泄紊乱,乳腺复古不全,所以,乳房摸上去有肿块,而且陪伴月经前感受胀痛,而月经过后会减轻。我们强调乳腺增生多发生于30—50岁,是要将其与青少年和妊娠期、哺乳期的生感性增生加以区分。芳华期的女孩,乳腺起头发育,即使感受有轻细胀痛,也属于正常现象;在哺乳和妊娠期,乳腺要为喂养婴儿做准备,增生也是正常的。女性在绝经尔后,由于整体内排泄水平降落,出格是雌激素起头削减,乳腺增生少见,这时辰再有乳腺肿块,则需求消除肿瘤的可能。从组织学上看,乳腺增生也分为良多种,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各不不异。最多见的是单纯小...的流行病学特点
(1)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几乎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东欧增长速度普遍比西欧快,但高发病区速度增长较低发病区慢。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美国(1969—1993年)资料显示在白人妇女中乳腺癌发病率从1973—1987年显著增加,之后基本稳定,死亡率从1973—1989年显著增加,1989—1993年下降了6.8%;从40—79岁每降低10岁 死亡率即降低25,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呈现类似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如美国明显。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市区乳腺癌发病率在1972—1992年上升明显 增加了49%,每年增加约2.7%;地区l982—1991年也呈增高趋势,城区乳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幅度递增,而死亡率上升幅度不如发病率明显。1973—1975年中国乳腺癌死亡率为3.77/10万,1990年为4.9/10万 上升了13%。
(2)地区分布差异
国际抗癌协会1976年收集30个国家,60个地区的肿瘤登记点的资料表明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乳腺癌发病率的分布不同 大多数亚洲和非洲国家属低发区,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属中发区,北美洲和北欧洲属高发区,如美国夏威夷白人女性发病率最高(87.5/10万),低发区则为日本大阪(12.7/10万),两者相差竟达6.6倍。同期中国发病率17.6/10万。
中国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区,也存在地区差异,总的特点是:沿市高于内陆地区 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城市高于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城区居民1990—1992年乳腺癌发病率为25.7万/10万,城区为27.2/10万,发病率为24.94/10万,3个城市相对接近,而市仅为6.37/10万,其间相差近4倍。
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如波兰华沙(36.5/10万)比农村(17.7/10万)乳腺癌的发病率要高出2倍。
乳腺癌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则与发病率基本一致,死亡率高发区仍为欧洲和北美洲 在我国乳腺癌的平均死亡率为2.61/10万(1979),以沿海几个省市的死亡率显著偏高,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高出1.4倍。城乡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婚姻、生育、营养状况有关。
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统计发病率即说明这一点 各年龄组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上升。死亡率基本上无变化,呈稳定状态。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日照强度呈负相关 从世界各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地区来看,其低发区在赤道附近,随着地球纬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在美国北半部乳腺癌的发病率为南半部发病率的1.5—2.0倍,我国也是北方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南方。
(3)年龄分布差异
年龄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在发达同家 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在50岁以上。1973—1984年美国有43%的新发病例在65岁以上(R0semary,l988),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1997年 美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乳腺癌发生在65岁以上的年龄阶段 多数发达国家,如挪威、加拿大等(Rimmick,1997),和美国相似,但日本绝经后妇女发病率较绝经前明显下降。
我国高发年龄组和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提前了10年。以、资料为例,1972—1992年所有年龄组乳腺癌发病率均增加,年轻妇女增加的比例最大,35—45岁年龄组增加了88%,55—64岁增加幅度最小 为20.3%。将地区1982—1983年与1990—1991年前后两个时期年龄发病率高峰出现在60—69岁组 并且峰值更高,这证明乳腺癌对青年及绝经后妇女健康已造成很大威胁。
在美国,35岁以下年轻女性很少死于该病 55岁以前死亡率不到50/10万,而后[FS:PAGE]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迅速增长,我国市区死亡年龄高峰组为50—65岁,较发生年龄高峰推迟5—15年。
(4)种族分布差异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1 993年SEER癌症统计结果显示美国白人发病率较黑人高,前者为112/10万,后者为95.8/10万(Miller,1993),但黑人死亡率却高于白人。地理分布也有差异,白人妇女乳腺癌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岸,而黑人妇女乳腺癌高死亡率地区却分散在中西部区和东部部分州(Pickle,1990)。
我国各民族之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汉族发病率比少数民族高;在少数民族中,又以蒙古族、哈萨克族 朝鲜族较高,藏族最低。
(5)移民关系
Anth0ny等(1995)综合了七个有关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中国移民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的资料报道 第一代移民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或死亡率均明显较当地人低,但较原国籍人群高。Y0ul等发现第一代移民发病率介于中国地区和美国人之间,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并认为这可能和脂肪食物量增加有关,而第二代移民和第一代移民相比,无论发病率或死亡率均没有明显升高,并推测和传统文化沿袭性有重要关系。但环境因素不容忽视,McPhers0n(l994)报道夏威夷日本移民经过一代或两代之后,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接近当地水平 并认为环境因素较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生的过程中有更重要的作用。

1.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1)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几乎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东欧增长速度普遍比西欧快,但高发病区速度增长较低发病区慢。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美国(1969—1993年)资料显示在白人妇女中乳腺癌发病率从1973—1987年显著增加,之后基本稳定,死亡率从1973—1989年显著增加,1989—1993年下降了6.8%;从40—79岁每降低10岁 死亡率即降低25,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呈现类似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如美国明显。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市区乳腺癌发病率在1972—1992年上升明显 增加了49%,每年增加约2.7%;地区l982—1991年也呈增高趋势,城区乳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幅度递增,而死亡率上升幅度不如发病率明显。1973—1975年中国乳腺癌死亡率为3.77/10万,1990年为4.9/10万 上升了13%。
(2)地区分布差异
国际抗癌协会1976年收集30个国家,60个地区的肿瘤登记点的资料表明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乳腺癌发病率的分布不同 大多数亚洲和非洲国家属低发区,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属中发区,北美洲和北欧洲属高发区,如美国夏威夷白人女性发病率最高(87.5/10万),低发区则为日本大阪(12.7/10万),两者相差竟达6.6倍。同期中国发病率17.6/10万。
中国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区,也存在地区差异,总的特点是:沿市高于内陆地区 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城市高于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城区居民1990—1992年乳腺癌发病率为25.7万/10万,城区为27.2/10万,发病率为24.94/10万,3个城市相对接近,而市仅为6.37/10万,其间相差近4倍。
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如波兰华沙(36.5/10万)比农村(17.7/10万)乳腺癌的发病率要高出2倍。
乳腺癌小知识:乳腺癌的病史,医生通常建议要比自己的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年龄提早5至10年便起头每一年进行乳透检查,但一般不需求提早到30岁之前。5、缺少运动女性经常会推说没有时间,其实有纪律的运动正是节省时间的一种方式,由于运动会给你增添更多的精神,帮你减轻压力,下降患病的几率、增进身体的周全安康,而且还可连结体形。安康医生建议天天最好进行30分钟的身体锻炼,做家务、养护花卉与漫步也可算作运动。此外肌肉的强度锻炼也很主要。以下各类检查同样不可轻忽:周全身体检查:建议50岁之前每1到5年进行1次周全体检;50岁到55岁之前每一年到两年进行1次;55岁以上每一年1次。胆固醇检测:20到60岁每5年检测1次,60岁以上遵医嘱。血压丈量:从18岁起每一年丈量1次。皮肤癌检查:每隔3到6个月便要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身上的痣有任何转变,立刻去看医生。结肠癌检查:一般从50岁起每一年进行粪便潜隐血化验,此外每一年进行1次乙状结肠镜检...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则与发病率基本一致,死亡率高发区仍为欧洲和北美洲 在我国乳腺癌的平均死亡率为2.61/10万(1979),以沿海几个省市的死亡率显著偏高,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高出1.4倍。城乡的分布差异可能与婚姻、生育、营养状况有关。
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统计发病率即说明这一点 各年龄组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上升。死亡率基本上无变化,呈稳定状态。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日照强度呈负相关 从世界各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地区来看,其低发区在赤道附近,随着地球纬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在美国北半部乳腺癌的发病率为南半部发病率的1.5—2.0倍,我国也是北方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南方。
(3)年龄分布差异
年龄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在发达同家 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在50岁以上。1973—1984年美国有43%的新发病例在65岁以上(R0semary,l988),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1997年 美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乳腺癌发生在65岁以上的年龄阶段 多数发达国家,如挪威、加拿大等(Rimmick,1997),和美国相似,但日本绝经后妇女发病率较绝经前明显下降。
我国高发年龄组和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提前了10年。以、资料为例,1972—1992年所有年龄组乳腺癌发病率均增加,年轻妇女增加的比例最大,35—45岁年龄组增加了88%,55—64岁增加幅度最小 为20.3%。将地区1982—1983年与1990—1991年前后两个时期年龄发病率高峰出现在60—69岁组 并且峰值更高,这证明乳腺癌对青年及绝经后妇女健康已造成很大威胁。
在美国,35岁以下年轻女性很少死于该病 55岁以前死亡率不到50/10万,而后[FS:PAGE]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迅速增长,我国市区死亡年龄高峰组为50—65岁,较发生年龄高峰推迟5—15年。
(4)种族分布差异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1 993年SEER癌症统计结果显示美国白人发病率较黑人高,前者为112/10万,后者为95.8/10万(Miller,1993),但黑人死亡率却高于白人。地理分布也有差异,白人妇女乳腺癌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岸,而黑人妇女乳腺癌高死亡率地区却分散在中西部区和东部部分州(Pickle,1990)。
我国各民族之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汉族发病率比少数民族高;在少数民族中,又以蒙古族、哈萨克族 朝鲜族较高,藏族最低。
(5)移民关系
Anth0ny等(1995)综合了七个有关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中国移民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的资料报道 第一代移民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或死亡率均明显较当地人低,但较原国籍人群高。Y0ul等发现第一代移民发病率介于中国地区和美国人之间,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并认为这可能和脂肪食物量增加有关,而第二代移民和第一代移民相比,无论发病率或死亡率均没有明显升高,并推测和传统文化沿袭性有重要关系。但环境因素不容忽视,McPhers0n(l994)报道夏威夷日本移民经过一代或两代之后,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接近当地水平 并认为环境因素较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生的过程中有更重要的作用。

2.女性乳腺癌在癌症谱中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北美和澳大利亚,乳腺癌的发病率位于女性常见l 2种恶性肿瘤首位。近20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总体趋势稳中有升。l996年资料显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乳腺癌仍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Wkly-Rep,l996)。
从1948—1985年,乳腺癌是美国妇女的第1死亡原因 1985年后至今,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在此期间,女性肺癌上升很快,卵巢癌和胰腺癌缓慢上升 子宫体癌 胃癌、直肠癌、结肠癌有大幅度下降 乳腺癌基本保持稳定。
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尚缺乏完整的资料 故以为代表进行探讨。20世纪70年代初 地区乳腺癌新病例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新病例的10%—12% 其发病率居第4位,排在子宫颈癌、胃癌 肺癌之后。l975年以后,子宫颈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乳腺癌仅次于胃癌 肺癌上升至第3位(高玉堂 1987年),1990年以后,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我国1973—1975年死因调查结果示:全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3.37/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7位 而在同期 3直辖市,则位于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 宫颈癌后居第6位(高玉堂,1987)。1990—1992年,27个省市人口抽样调查发现乳腺癌死亡率位于胃癌 肝癌、肺癌 食道癌、大肠癌、子宫颈癌之后居第7位。总的来说,20年来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位置有明显提高,而于死亡谱中基本保持不变。

3.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常见 但很严重。在1995年美国新发乳腺癌例中,男性乳腺癌为1400例,占0.76%;在46240例乳腺癌死亡患者中,男性乳腺癌占0.5%,在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病例中,男性乳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0.5%和0.08% 。
很多国家的资料显示男性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和当地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相一致。其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提示可能存在相似的病因学 但尚欠缺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http://fk.ew86.com/yxjb/rxy/20120909/819222.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